一向對鮮奶油懷著顆戒慎恐懼的心,一遇到不得不吃生日蛋糕的場子,
總拿根叉子在那刮呀刮的我,就在某天早晨,
不經意在冰箱發現一片波士頓派,嗑掉後整個徹底解放投降了!...
原本還以為是哪間名店做的蛋糕,追問老媽的結果竟是:菜市場裡面買的!
而且一個六吋波士頓派,只要$120摳摳而已,聽到後很傻眼!
但這可遇而不可求的波士頓派,想吃還得觀天時行地利,
Os.意味著老媽工作之餘,難有這閒工夫幫我買啊~
之後陸陸續續在幾間,不怎麼有名的麵包店買過波士頓派,
當然有店面的價格都不怎麼親民,最便宜八吋也要$300多...
仔細研究波士頓派組合,其實內容物相當簡單,僅是打發的鮮奶油而已,
外層蛋糕體也走樸實無華路線,再怎麼吃就是戚風蛋糕吧~
上頭頂多綴以糖粉裝飾.
當然我也吃過灑甚麼奶粉,抹茶粉的,裡面鮮奶油走花俏路線;
有抹茶,草莓,芋頭,可可,甚至還夾水果餡的...
但嘗起來整個味道和口感會變得很不對勁,感覺像是整形過的大明星,
徒有類似的外表,但裡面全都變質了!
Os.邊吃會想演內心戲:"這不是波士頓派!這不是波士頓派!!~"
其實真正的波士頓派是在1855年,
位於美國波士頓一間Parker House Hotel裡面的一道甜點,
*相關連結*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aBW7IUCaExu.v.Fwz0jXYtBQ/article?mid=47
看看人家美國道地的波士頓派,一個小圓海綿蛋糕,裡面夾兩層香草卡士達,
表面是巧克力糖霜,側邊還裹上白巧克力碎片...
這壓根是甜死人不償命的巧克力蛋糕來著吧?
和我印象中吃的台灣版波士頓派差很大!
頂個大問號,繼續上網查下去...直到我發現一篇由美食家寫得"波士頓派的歷史由來"
閱畢整個豁然開朗,不過當下又被文章裡的置入性行銷給洗腦了,
現在我滿腦子只想線上訂購這間"金鈴派烘焙坊"的波士頓派啊!
翻開手頭現有的食譜,找到這本知名媽媽部落客-妃娟著的:
"美味糕點新主張",裡面波士頓派的材料很簡單:
八吋派盤*1
:戚風蛋糕體:
低筋麵粉65g(過篩,最好三次)
鮮奶45g
沙拉油45g
蛋黃80g
蛋白100g
檸檬汁一小匙
細砂糖65g
:內饀:
動物性鮮奶油200g
細砂糖15g
表面裝飾:糖粉適量
做法如同一般戚風蛋糕,
烤箱預熱後,上火170/下火170先烤10分鐘後,
再以150/150烤20~25分.
不過我家烘王烤箱烤出來成了這樣...懷疑是下火溫度太高,導致表面龜裂,
上網查到一個專門For烘王烤箱的烘烤方式:
1.先以上火180/下火150度預熱,並烘烤10分鐘到表面結皮時,
2.把溫度降為上火160/下火130度,續烤10分鐘
(此時可將烤箱門開一小縫降溫烤焙,避免表面龜裂),
3再降上火150/下火100度,續烤至熟(約45-50分鐘至竹籤插入中心點沒沾黏即可)
Ps.打算下次想肥再做時來試試看!!
蛋糕烤好倒扣放涼,接著打發鮮奶油...
我發現有調理棒之後真方便,打發鮮奶油終於不用這麼搞工了,
一般書上都要準備盆冰塊水來隔冰水打發,現在壓根把它當蛋白一樣,
直接打一打就發啦~
先把蛋糕切一半成兩片,當然也有人切三片的...
不過看我這蛋糕殘缺的外表,還是別這麼玩才好,要不會解體吧?!
依這配方烤出來的戚風蛋糕非常地澎鬆柔軟,感覺這一刀世界無敵難切的...
從剖面傷口來看,應可體會出我從內心到雙手的顫抖吧!
用抹刀抹上剛剛打發的鮮奶油...
要記得把中央抹高成山丘狀,靠近邊緣時推薄一些...
成品輕輕在表面灑上糖粉,冰箱冷藏一小時至定型...
搞定收工~
.後記.
看似簡單的波士頓派,要做到完美可一點也不簡單,
經過這回的初體驗,我徹底領悟到這一點,
光是麵糊的拌合,份量的拿捏,烤溫的設定,切片的平整,抹奶油的厚薄,
無一不是重點啊!...
好加在有牛奶芭這個不挑嘴的甜食怪,
蛋糕才一出爐就吵著說好香好香,想把它當雞蛋糕直接嗑掉,
好不容易勸說等隔天夾好內餡後再吃,
果然~試吃時他完全沒注意到殘缺的外表,
對這個"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"的波士頓派,讚不絕口!!(傻眼)
留言列表